除永久性作品,針對不同的空間特性與各階段的計畫策略,另規劃臨時性作品,多屬「設計團隊」作品。

公共藝術是高度跨界跨專業整合的特殊創作領域,落實在都會以及社區公共生活空間,須面對複雜介面,要別出心裁又可和環境相應相成。因此,在本計劃裡,為了達成跨領域與介面整合,擬具設計團隊機制。

我們希望藝術設置與居民更契合,待社宅完工,居民陸續入住後,才操作實踐本計畫;因此設計團隊將社會參與的精神及地方性特色融入藝術創作,加深居民對於藝術創作之認同,並醞釀、擴展作品的深度與內涵,將在地、創作與設計三者相互扣合串連。其中部份作品透過創意徵選,也擴大不同類別創作者對公共藝術的參與貢獻管道。

除空間識別裝置作品《祝》座落於社宅戶外園區,其餘作品均與進駐廣慈衛福大樓的部分社福單位之室內空間結合。由策展團隊整合各單位與服務對象之需求後,整合藝術家創意,再將實際創作落地,對這麼大型的集合住宅公共藝術策展,去平衡整體性以及創作活力。大部分作品在經由設置空間管理單位的同意下,將保存下來做長期展出,並由使用者愛護管理,日後長期展出後,使用者更替或是作品已不適合再展,也就由各使用單位自己撤除。

View Post

XY01-T01 游擊藝術行動車

【游擊藝術行動車A】 設計師:劉雨墨(A 款)、左腦創意、葉思佑( 冰淇淋包裝設計)、陳謙璿( 冰淇淋設計) 材質/ 年份:複合媒材, 2023 展期:2022/06-2022/12(7 場活動) 行動車呼應計畫主軸「我們在家」,穿梭台北巷弄小徑,傳遞社會住宅多元共融的理念。透過邀請廣慈社宅居民聊聊「家的組成」和「在家的樣子」,自其生命故事中提煉出57…
View Post

XY01-T03 《祝》

藝術家:彭冠傑 創作年份:2023 材質:壓克力樹脂、特殊合成樹脂、顏料 尺寸: 包含4 條路徑及6 座變電箱 創作者彭冠傑受策展團隊編纂之《偏山之城》一書中「從地面升起的古老神獸」語句為啟發,實地走入廣慈周邊的奉天宮、慈惠堂等在地公廟,感受其神聖、庇佑之力量,並以秘魯著名的納斯卡線(Nazca…
View Post

XY01-T06《遷徙博物館》

《遷徙博物館》以在地居民的遷徙軌跡與傾聽夢境為創作核心,邀請德國藝術家Florian Claar、噪咖藝術、新媒體藝術家吳秉聖、音樂創作者林強以及台北室內合唱團等跨域合作,將這些新舊居民歷代遷徙者的生活絮語,透過藝術創作,轉化成為一座聚焦眾人之聲的環繞聲鏡,彼此映襯迴響,熔煉出屬於此地的時代之聲。發掘共通的生命情境,進而在異同中尋得理解與包容。 《Wall of Voices》…
View Post

XY01-T08 《記憶中的海》

藝術家 本間純 Jun Homma 材質  複合媒材 尺寸  H201.8xW104(cm)、H196.5xW82.7 (cm) 地點  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晤談室 作品位於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的晤談室,主要提供社工與輔導對象、家屬及照顧者會面交流,期望透過作品,創造讓人感到愉悅、放鬆的空間。每個人心中都懷抱著海的記憶,作品靈感即來自這些記憶中的大海。…
View Post

XY01-T11《一場及時雨》

藝術家  章芙菱 材質  複合媒材 尺寸  H120xW600(cm) 地點  信義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接待區 作品介紹 作品位於信義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接待區,來訪民眾常是需要即刻協助者,因處在困境之中,難免急躁、高敏感。接待區便希望能達到第一時間使人安適,感受被信任與被包容。…
View Post

XY01-T13《描海》

藝術家 山由社 材質  複合媒材 尺寸  L750xW510(cm) 地點  臺北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 多功能空間 作品介紹 作品位於臺北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的多功能空間,多用於辦理各式活動,期望透過圖像及色彩設計,讓使用者進入空間時感到舒適開闊。…
View Post

XY01-T14《窗光漫遊》

作者  吳芊頤 材質  D1 大廳:燈箱 /D2 大廳:數位輸出 PVC 尺寸  D1 大廳:D180cm/ D2 大廳:高 309.5 x W611 cm 地點  廣慈社會住宅 2 區 福德街 84 巷 56 號及 50 號 (D1 大廳、D2 大廳) 窗光之「光」為「生命的氣息之源」,本作品藉由光的能量,以光透過色的光影化,傳達此區人文與生態的縮影,連結與居住者的共融關係。…
View Post

XY01-T15《窗光漫遊》

作者  吳芊頤 材質  長型燈箱 尺寸  L560xW80(cm) 地點  廣慈社會住宅3 區 (C 標大廳兩側走廊) 藝術家以社宅周圍的環境生態與人文風景為創作靈感,連結與居住者的共融關係。燈箱作品結合廣慈地區具都市淺山接壤的地理特性,以淺山生態為主題,融合本土及外來樹種。五色鳥藏身其中,展現生態多樣性,具活力、生機蓬勃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