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地景工作坊:《綠色小管家》1-4場,系屬【綠色行動】-綠行動二【實踐綠生活】-第二季。
工作坊精彩回顧
繼去年策劃福德聚場《鑲嵌在城市中的綠色群島》開幕展覽後,本次非常開心可以再度邀請到景觀設計師 Qlai Lai 賴小Q 擔任講師,帶領大家一起進入植物的世界。 在現今社會中,舉凡生活中的各種習慣、飲食乃至民俗儀式,多是順應時令與節氣,以及當季盛產的植物所相交而成的文化。如在臺灣,端午節我們會將艾草、菖蒲、榕枝捆束繫綁於門口,清明節會食用以當季大出(tuā-tshut)的鼠麴草製程的草仔粿…等,皆是自古累積的綠色文化脈絡。
課程中,透過生命樹卡,小Q老師邀請每位學員挑選一張最能代表自己的樹,並分享選擇的原因。有人因母親家族皆以「竹」命名因而選擇熟悉的竹子;也有學員之所以選擇粉紅大樹是因十分嚮往成為一棵樹,看著它們美麗的姿態,堅韌的生命力,也期勉自己要活地像樹木一樣自在優雅。在植物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更透過這個特別的分享,串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第二堂工作坊,小Q老師以孕育生命的神奇寶物—「土壤」作為主題,分享如何透過調配土壤及介質,為每一種植物打造最適合它們的家。我們在調配土壤時,除了基本的培養土外,可加入20%-30%的調整用土,如腐葉土、日向土、鹿沼土…等;同時也依植物特性摻入珍珠石、蛭石、椰籤塊、盆底石等不同功能的介質,幫助不同植物於同一個場域中生長得更順利。小Q老師也建議填補材料時,可先將土壤與介質過篩,將包裝內的粉塵篩除,避免形成不透氣層,可延長盆栽植物的壽命。
工作坊尾聲,小Q老師以學員於群組中分享的陽台植栽作為範例,說明植物的生長狀況;也有人拿出特地從家中帶來的蝴蝶蘭,請老師親自「診斷」。在老師的用心解說下,學員更加明白面對不同種類植物,我們需要客製化的照顧,才能創造出它們最喜歡的生長環境。
第三場,神奇的種子,家中陽台種植著各式各樣的植物,不過你知道它們的種子長什麼樣子嗎?今日工作坊,小Q老師特別邀請到 十月草園 的蔡依錚老師,教大家製作有趣又實用的 #種子紙 。依錚老師首先將預先打好的紙漿搓揉入水,再以抄網平均地撈取,鋪上喜歡的花草作為裝飾,也可以加入今日準備的向日葵、檸檬香蜂草、芫荽、大波斯菊等種子,成形後以吸水紙吸乾、乾燥,就完成天然又環保的種子紙,送禮自用兩相宜。
許多學員都是第一次製作再生紙,不過大家卻十分上手,一轉眼就完成一張又一張別具特色的種子紙。有學員分享,利用老師準備的六種顏色,可以透過點綴、漸層的手法呈現不同樣貌;也有人以不同的尺寸、形狀製作不同種類的種子紙,期待未來真正種入土壤、發芽的那天。
第四場
澆水教得好 人生沒煩惱五月中的綠色小管家工作坊,小Q老師分享的是「澆灌技巧」。判斷是否該澆水的三個訣竅:觀察、戳、拿,其中「戳」尤其重要。小Q老師建議直接將手指插入盆中,親自感受土壤濕度再決定是否澆水,會比頻率固定的作法更適合,同時也幫助我們更加感知植物們特性。
另外,澆水時也會將新鮮空氣送入土壤,使內部空氣流通,再掌握「乾透再澆水、澆透再停止」的概念,便能進一步駕馭澆灌技巧。小Q老師說到,澆水可說是照顧植物最困難的環節,通常須花三到五年才能習得箇中奧秘。以工作坊為起始點,期待大家繼續觀察、實作,與家中植物培養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