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簡介】
延續上週的異國美味,帶領同學了解異文化料理背後的文化脈絡。
【活動過程紀錄】
這次的主題「波隆那肉醬麵Ragù alla Bolognese」,Ragù 源於法文 Regôuter,有「重複烹煮出風味」的意思,通常使用適合長時間燉煮的牛絞肉。肉醬的另一個靈魂蕃茄,原產於南美洲,隨著20世紀初罐頭的發明,才傳遍整個歐洲,變成常見的醬料主體。
這一道在義大利常見的農家料理,義大利人會從週六中午開始備料,熬煮時間至少3小時起跳,隔夜入味更好吃。週日中午彌撒結束,全家人團聚,一同享用。由於課堂時間限制,王老師請同學們將肉醬帶回家繼續熬煮,並邀請同學試吃事前熬煮好的肉醬搭配手工製麵─ tagliatelle,同學們試吃意猶未竟,一個個碗盤見底。
團體回饋主題從「外食」展開,邀請同學們分享關於吃飯,關於生活儀式感的覺察。雖然煮食比較健康營養,但在繁忙的都市生活裡,外食更是難以避免。社工師引導大家透過情緒卡,表達最近一次享用美食的心情,一邊藉著分享單的填寫,抒發對於「煮食」與「外食」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