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簡介】
從什麼是台味出發,溯源三杯的醬料與食材流變,教導料理的同時,引領學員思考我們為何而煮。
【活動過程紀錄】
課堂開始,老師先帶同學們回顧上周《五目炊飯》,平凡的食材,只要花心思選擇好的調料,耐心備料烹煮,看似費時不經濟,卻能建立起孩子對家的味道和記憶,不就是烹飪最好的回報嗎?
接著,王鐘山老師進入本堂課程主題,講解了臺灣常見的熱炒料理:三杯中卷杏鮑菇,從醬料到食材追本溯源,「臺灣味」從何而來?如何歷經時代的流變,成為今日熟悉的滋味?為何能代表台灣,成為世界記住台灣的獨特滋味?
第二堂課程,同學也更加融入教學環節。像是寶雲阿姨已經70多歲了,雖然十幾年沒進廚房料理,殺透抽時,仍看得出過去熟練的痕跡。玉棻的妹妹帶女兒一起來參加課程,怕生且不熟悉合作分工,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也逐漸融入課程。玲雅料理技術嫻熟,也十分熱心,主動協助同組受傷的同學備料烹煮,團體回饋時間總是樂於分享。課程結束前,老師向大家預告下周任務:拋開固定的食譜,依自己 的口味調出喜歡的味道,讓料理不只為家人而 煮,更要為愛自己而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