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介】
教導來自日本的國民飲食—五目炊飯的食材與做法,透過分組合作、團體分享,建立關係營造。
【活動過程紀錄】
由哲學博士王鍾山老師帶領的第一場工作坊,開場便邀請大家一起想想,我們煮飯的意義是什麼?做菜時每一個步驟的原因?在廚房裡究竟是為誰辛苦為何忙?
《五目炊飯》,也有人稱為雜炊飯,是流傳久遠的日本國民飲食; 在日本的傳統中,用來做炊飯的食材多產自秋季,包含松茸、蟹肉、竹筍、栗子等等,也可以說是秋季限定美食。
煮飯前要想想哲學、討論料理的歷史,學員一開始還不太習慣,顯得有些沉默; 但是當老師提到台灣的牛蒡產季是春天3-6月、台灣的料理五柳魚做法類似雜炊飯時, 大家有了共鳴,課堂漸漸熱絡起來,學員們也兩兩一組,協力分工,跟著老師教學操作,完成了一道道美味炊飯。
最後的30分鐘,社工師念澄邀請大家回顧課堂並在便利貼上畫出心情,分享這天的感受。有人說,沒想過花一段時間好好地煮飯,是這麼優雅、紓壓的事情,也有母女檔和夫妻檔表示開心能和家人一 起煮飯增進感情,多數學員和不認識的新朋友搭檔,學習新的廚藝方式,十分有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