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Home
  • CONCEPT 概念
    藝術,在家做什麼?
  • PLACE 基地介紹
    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GUANGCI SOCIAL HOUSING
    關於廣慈社宅
    社宅在廣慈是怎樣?
  • WORKSTATION 社區工作站
    有注意到旁邊那間閃閃的一樓公寓嗎?
  • WORKS+MAPS
    藝術就在你身邊
    • IDEA想法
      作品設置總論
  • PERMANENT WORKS 永久性作品
  • DESIGN TEAM WORKS
    設計團隊作品
  • PRGOGRAMS 藝術計畫
    整年都有藝術活動太驚奇
    • IDEA 想法
      藝術社會工程總論
  • MEGA WEAVING
    大量交織
  • SOCIAL PRESCRIBING
    社會處方箋
  • GREEN ACTION
    綠色行動
  • RESIDENCY ARTISTS
    進駐創作
  • LIVING IN ART
    藝術活水
  • TALKS
    來聊吧
  • VIDEOS
    看重播,眼球運動一下!
  • NEWS
    有什麼新消息?
  • CONTACT US 想找我們嗎?
  • CONCEPT 概念
    藝術,在家做什麼?
  • PLACE 基地介紹
    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GUANGCI SOCIAL HOUSING
    關於廣慈社宅
    社宅在廣慈是怎樣?
  • WORKSTATION 社區工作站
    有注意到旁邊那間閃閃的一樓公寓嗎?
  • WORKS+MAPS
    藝術就在你身邊
    • IDEA想法
      作品設置總論
  • PERMANENT WORKS 永久性作品
  • DESIGN TEAM WORKS
    設計團隊作品
  • PRGOGRAMS 藝術計畫
    整年都有藝術活動太驚奇
    • IDEA 想法
      藝術社會工程總論
  • MEGA WEAVING
    大量交織
  • SOCIAL PRESCRIBING
    社會處方箋
  • GREEN ACTION
    綠色行動
  • RESIDENCY ARTISTS
    進駐創作
  • LIVING IN ART
    藝術活水
  • TALKS
    來聊吧
  • VIDEOS
    看重播,眼球運動一下!
  • NEWS
    有什麼新消息?
  • CONTACT US 想找我們嗎?
We Are Home We Are Home We Are Home
  • 第三季:綠色旅行小學堂

綠色旅行小學堂:群島系列走讀與講座 第一場:靠北宮廟大爆走

  • 2023/06/01

11/19陳奕峰老師《靠北宮廟大爆走》

路線|福德聚場→福德街松山汝南堂→松山路松德宮→林口街萬應宮→忠孝東路五段福壽宮→ 中坡南路玉成公園福德宮→福德街松山慈惠堂→福德街松山奉天宮 

【鄰近街道導覽】

  • 福德街以前叫死人路,原因是早期中坡一帶,福德街是送葬隊伍前往原南港墓區的必經之路。南港一帶風水好,過去有過四座公墓。另外於2022年5月因福德街137巷興建工程,發現了二戰時期英軍的墓碑,共三座,皆以水泥製作,其中一座保存狀況良好,由於水泥為重要戰略物資,故該墓碑應有重要文資價值(但經文資審議後因根據過去文獻紀錄,該名英軍葬於香港,以已遷葬的理由,判定不具文資身分,建議登記為古物)。
  • 松山路一帶原是水田,民國五十幾年自錫口街闢建道路,方便居民去錫口火車票房(現在的松山車站);1960-70逐漸拓寬開發,因為永春陂營區需要有車輛的進出。
  • 虎林街名是鄭定邦先生命名,原先負責為上海路名命名,來臺後繼續負責為臺北的路名命名。虎林在東北,因這裡是台北市東北邊,因此命名。清朝時期,虎林街是農家慣於行走的步徑,日治時期則闢為運煤台車軌道,當時的虎林街順著圳溝與台車軌道,自虎山而下,沿著南港山系有八個礦坑。虎林街往北走在日誌戰後初期是水圳圳道。虎林街同時也是福德次分區最早開發的街道。
  • 林口街:途經林口公園,林口街過去是豹山溪、永春陂流出的山澗支流,1970年,溪的兩邊被開發、命名林口街,也是因為中國東北有個地方叫林口,由於當時對於水土保持規劃尚不健全,不僅會淹水,還容易飄散異味。1975年加蓋,後來很多攤商就來了。

【宮廟】 第一間: 松山汝南堂,一間供奉玄天上帝的廟,汝南是松山舊地名,為五分舖伍姓家族周家的姓,汝南周氏;這間廟比較特別的是頑童(樂團)的小春是這個堂的堂主,他的爸爸是玄天上帝的乩身,2016年,小春回到爸爸服侍的地方,對方建議他把神請回來。中陂跟五分舖的周家,都是比較早開墾的家族。附近街區建築,像步登公寓或國宅等為1966的都市計畫規劃之集合住宅,民間企業跟政府都大量來蓋房,而大部分房子都是由國泰建設蓋的。 



第二間:松德宮,一間供奉天上聖母(媽祖)的廟。這裡熱鬧原因跟天上聖母有關。早期彰化、雲林、溪口鄉市等第一批移民來到這裡,1977年,一批從彰化溪口移民過來的人蓋的,帶來原鄉信仰,把溪口媽的分靈請回來。算是這些彰化人在此先有聚落後,再回去請媽祖過來。這邊可以看到很多北港小吃,就在松德宮旁邊,施家麻油腰花,大家不曉得知不知道中部有句台語俗話叫:「鹿港施一半」, 指的是在鹿港,施是大姓。



第三間:林口街萬應宮,位於林口公園對面,旁邊也是不管白天或晚上都很熱鬧的林口菜市場。廟公姓趙,1851來台開墾,因無後代,所以把產業交給周邊的人,但周邊的人並沒有奉侍他;民國60幾年,他讓蓋廟的女兒一直看到他們夫妻(鬼魂),後來去板橋請教乩童,廟址原本在林口街13號,搬兩次後來才到這裡;農曆8/20號,廟慶會擺棚、擺椅上演演歌仔戲酬神 1970左右,松光里的居民合資蓋廟,此廟為地方的信仰中心。旁邊的肉丸油飯很推薦,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



第四間:後山埤福壽宮,這座小廟跟中陂、大道里有關,這個街廓是1980年前的一個三合院,姓顏,顏家厝,廟就是顏家人蓋的,旁邊有標顏進德,超過百年,磚則是日治時代生產老磚。然現行行政區域的劃分,忽略了祭祀圈和地緣關係這塊,會讓原本的文化關係斷裂,這間廟再過幾天可能會因為都更消失。順帶一提,後山埤站位於虎山溪跟豹山溪的交匯口。



第五間:南港玉成福德宮,宮廟歷史悠久,於民國前99年嘉慶年間原建在南港後山坡,至今約210年,被視為是最具歷史的土地公廟,原是溪邊的小廟,當時本來要拆掉,後來居民出資合蓋,重建後宮誌寫於民國73年,這間廟和中陂林家有非常深的淵源。也有個有趣的小故事:過去鴻福里里長通常也會是福德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似乎是一項傳統。福德宮與玉成公園結合,偶有善心人士義務替民眾腳底按摩。


第六間:松山慈惠堂,最一開始不在這裡,原本在堂主郭女士家裡(基隆路),郭堂主虔誠傳道,後來信徒越來越多,為了傳道及服務信眾,就搬到興安街;而後在民國68年,瑤池金母降駕指示,要找背山面河的地方,興建大型濟世道場,所以才來到這,遶境會從這邊繞到興安街,其實跟在地人淵源不深,但大家都會來拜。



第七間:奉天宮,北市最大的天公廟,廟的歷史最早可溯源至清同治年間,據傳是一唐山人士在虎山的某個石洞內鑿一石香爐供奉,並以紅綾上書「玉皇上帝暨列位尊神」懸於洞上。日治時期,鄉人原想建廟供奉,但因皇民化政策禁止供奉神明,日據時代該地點曾經蓋過一間木屋叫「部落集會所」。事實上就是奉天宮的前身,據《台灣道教廟誌》一書所記載:「由王厝之王祿老先生,特別向日本佔領軍承租一塊山坡地,與王國清、王定傳、裴進福等地方仕紳,胼手胝足開闢興建為弘揚文化場所,白天當做幼稚園園址;晚上則為部落集會所之用。」光復後民國42年,松山地方仕紳及耆老溫金波、劉永浩等籌資搭建竹屋,供奉玉皇大帝,並命名做松山奉天宮。每年11月有繞境活動,初九天公生在前一天凌晨十二點開始,有大型的祭祀活動,奉天宮跟在地人的關係也淵遠流長。



Total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Share 0
Share 0
We Are Home
我們在家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