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Home
  • CONCEPT 概念
    藝術,在家做什麼?
  • PLACE 基地介紹
    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GUANGCI SOCIAL HOUSING
    關於廣慈社宅
    社宅在廣慈是怎樣?
  • WORKSTATION 社區工作站
    有注意到旁邊那間閃閃的一樓公寓嗎?
  • WORKS+MAPS
    藝術就在你身邊
    • IDEA想法
      作品設置總論
  • PERMANENT WORKS 永久性作品
  • DESIGN TEAM WORKS
    設計團隊作品
  • PRGOGRAMS 藝術計畫
    整年都有藝術活動太驚奇
    • IDEA 想法
      藝術社會工程總論
  • MEGA WEAVING
    大量交織
  • SOCIAL PRESCRIBING
    社會處方箋
  • GREEN ACTION
    綠色行動
  • RESIDENCY ARTISTS
    進駐創作
  • LIVING IN ART
    藝術活水
  • TALKS
    來聊吧
  • VIDEOS
    看重播,眼球運動一下!
  • NEWS
    有什麼新消息?
  • CONTACT US 想找我們嗎?
  • CONCEPT 概念
    藝術,在家做什麼?
  • PLACE 基地介紹
    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GUANGCI SOCIAL HOUSING
    關於廣慈社宅
    社宅在廣慈是怎樣?
  • WORKSTATION 社區工作站
    有注意到旁邊那間閃閃的一樓公寓嗎?
  • WORKS+MAPS
    藝術就在你身邊
    • IDEA想法
      作品設置總論
  • PERMANENT WORKS 永久性作品
  • DESIGN TEAM WORKS
    設計團隊作品
  • PRGOGRAMS 藝術計畫
    整年都有藝術活動太驚奇
    • IDEA 想法
      藝術社會工程總論
  • MEGA WEAVING
    大量交織
  • SOCIAL PRESCRIBING
    社會處方箋
  • GREEN ACTION
    綠色行動
  • RESIDENCY ARTISTS
    進駐創作
  • LIVING IN ART
    藝術活水
  • TALKS
    來聊吧
  • VIDEOS
    看重播,眼球運動一下!
  • NEWS
    有什麼新消息?
  • CONTACT US 想找我們嗎?
We Are Home We Are Home We Are Home
  • 第三季:綠色旅行小學堂
  • 綠色行動

綠色旅行小學堂:群島系列走讀與講座 場次二「虎豹山林森呼吸」

  • 2023/06/01

前言:
「綠色行動」係屬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我們在家》藝術社會工程計畫之一,旨在倡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公眾意識,透過與家園生態環境的共作共學,了解城市裡的綠色資源與近郊生態系,以「綠色旅行小學堂:群島系列走讀與講座」作為實踐方法,邀請大家透過行走或參與相關活動,探討人、城市、自然之間的關係,喚起環境關懷,串聯城市與自然的綠色廊道,從綠色生活中塑造家園認同,共創未來生態城市。

📍領路|周子欽老師

📍路線|福德聚場→松隆區里民活動中心(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走豹山溪上松山路到松山一坑→福德街虎山溪步道 →福德市場 

【主題】

山是現有生活場域的一切根源,緊鄰四獸山的廣慈生活圈,從早期農業屯墾、礦業開採等產業可以發現,自然資源與人之間的連結十分緊密。我們如何回望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地?如何重新梳理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本場走讀將帶領大家走入山林,透過雙腳「看」見屬於廣慈生活圈內的人文地景遺緒,及四獸山繁榮多元的環境生態。

路線自福德聚場途經福德街90巷,往松山路方向前進,福德街90巷一旁民宅種有構樹,構樹的樹皮能作為印鈔票的材料,葉子背面有細毛,具有良好的擦拭效用(如帶走油汙等),還能用來養鹿,葉子本身也能入藥,如果在野外腹瀉,構樹的葉子具有止瀉的效用(但非必要並不建議食用)。果實可生食,也可以做成果醬。

構樹的葉子

行至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周子欽老師引領大家來到一棵青剛櫟前,並摘下一顆果實給大家瞧瞧。青剛櫟是殼斗科植物,殼斗科植物最大的特徵是果實,果實為堅果,且帶有殼斗(一個很像帽子的部分),不同的殼斗形式是各屬在分類上的重要依據。如大部分殼斗科植物,葉子上半部為鋸齒狀,下半部為平滑狀。從平地至海拔1200公尺處都能看見它的蹤跡,樹形高大,高可以達15~ 20 公尺,樹皮呈現淡灰褐色。

青剛櫟果實造型對稱,也適合作為製作陀螺的材料

順路要往豹山溪步道口的路上,先至公園內一處由卵石建造之多功能館觀察平台,這個觀察平台可以從洞口看見不遠處規劃成棲地保留區域的埤塘風光。

透過(子欽老師自備的)望遠鏡,正巧自觀察平台看見一白鷺正於溼地覓食

該觀察台對面的淺水靜水域地林緣濕地,可供台北樹蛙作為棲地。淺水區草澤濕潤土壤及水邊樹林,則能提供螢火蟲棲息,而園區內的光臘樹,則能吸引獨角仙等生物,其木材色具有油蠟色澤,可當木材使用,材質堅韌,因其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白雞油。如果看見光蠟樹上有一條一條的淺嚙齒痕跡,就會知道之前獨角仙曾在這邊用餐。

獨角仙不只會吃光臘樹皮,附圖為白千層,其樹幹十分柔韌,用拳頭捶是不會痛的。在一次步道探勘正巧遇見一隻鍬形蟲。

老師也特別說明,為了避免夜間燈光影響夜行性動物,因此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公園內的路燈,照明方向皆是朝地面照射,是對環境友善的設計。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厲害的地方遠不只如此,詳細於劉柏宏老師的走讀筆記裡說明。

往前走一些來到豹山溪登山口

下一個導覽點是松山一坑,在沿豹山溪步登而上期間,老師介紹了幾種魚類和水生動植物:

  1. 水冬瓜:一種枝有像腫瘤的斑點、並由類似鱗片的東西包裹,水冬瓜會長在靠近水的地方,如果在山裡發現水冬瓜這種植物,意味著附近有水源,果實可以吃,根經過熬煮,可治療腹瀉,嫩芽搗碎後,可治療跌打損傷,算是對人類非常有幫助的植物,尤其在荒野有些急難狀況時。
水冬瓜的枝幹上獨特的紋理,花很漂亮。圖片來源:福星花園網站https://bruce0342.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_21.html
葉子的特徵,單葉互生,表面有細毛,比較特別的是它的新葉是呈現土黃/褐色的,如果要用新葉作藥膏須留意。圖片來源:福星花園網站https://bruce0342.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_21.html
  • 台灣馬口魚:台灣馬口魚也是台灣特有種,初級淡水魚。所謂初級淡水魚是依照對水中鹽分耐受性分類,指的是終其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環境的魚類。喜低溫而清澈的水域。是雜食性的魚,因為在吃的方面不懂節制,體型有時候會變得非常胖。
上圖:台灣馬口魚
  • 螢火蟲:大部分的螢火蟲是陸生的,水生螢火蟲在台灣僅有三種,分別是黃緣螢、黃胸黑翅螢與條背螢,其中黑翅螢發出的光偏綠。
  • 斯文豪氏赤蛙:住在溪澗,白天會躲在石縫或草叢。叫聲很奇怪,會發出如同鳥叫般的「啾-」聲,很常騙到要賞鳥的人,以為鳥類在附近,殊不知是斯文豪氏赤蛙;晚上會出來活動。牠們的獨立性很高,常各自分散,叫聲是牠們彼此溝通或吵架的方式。他們沒事不會亂叫,但只要其中有一隻叫,其他隻就會跟著一起叫,如前所述牠們獨立性高,會各自分散,所以當他們一起鳴叫,會有一種被包圍的感覺。
斯文豪氏赤蛙白天就會躲在這種石縫下面。
上圖為斯文豪氏赤蛙。圖片來源:網路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96%AF%E6%96%87%E8%B1%AA%E6%B0%8F%E8%B5%A4%E8%9B%99&rlz=1C1PRFI_enTW908TW908&hl=zh-TW&sxsrf=AJOqlzVhJ9aC0KgrMnPF2MtEWtiAaOTk-Q:1673418722386&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dk4jE8r78AhXHEIgKHflxB-4Q_AUoAXoECAEQAw&biw=1920&bih=914&dpr=1#imgrc=DDI4fLU25PtkgM&imgdii=rt13m9NWYllpSM
  • 血桐:桐為具有寬闊心形葉片的植物。枝條折斷處,氧化後會變成紅色,狀似流血,故得其名。血桐需要充足日照才能長得很好,一般在破壞不久的開闊地或崩壞地上生長,樹冠呈雨傘的形狀,非常適合遮陽。葉子很特別,一般植物的葉柄通常連接葉子的邊緣,但血桐的葉柄卻是連接在葉子中間偏上,很像盾牌,葉子的形狀也長得很像愛心,還能用來當作是發糕或粿的墊底,很容易辨認也非常實用。血桐生長很快,木材鬆散輕軟,可以用來製造如箱子等等物品。
子欽老師正在寫有血桐的看板前介紹。
血桐葉柄長在葉子中央。 圖片來源:禾磊
來到豹山峯的打卡點,瑤池宮旁就是松山一坑舊址,松山一坑於1982年收坑,僅剩坑道入口保存下來。


後記:當日下山經麗中藥局洪先生熱情邀請,至他開的藥局前摸動土典禮金鏟子。

Total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Share 0
Share 0
We Are Home
我們在家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