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期間:5/20-6/30
《生之集》(Collection of lives)是廣慈社宅公共藝術的進駐藝術家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提出的創作計畫,藝術家的創作以自然生態作為創作的核心概念,透過裝置、繪畫與雕塑等多元的表現手法,加入音樂與設計的應用,和跨領域之社會實踐中的科學研究、教育結合。在生態學的語境下, 試圖提出當代社會中如何與自然環境共存,以富有詩性的符號帶出另一種觀看人類與生態關係的視角。
進駐期間,藝術家關注台灣自然中「湧現」(emergence)的現象研究——特別是四獸山生態系統和廣慈社區地理場域。在哲學、系統論、科學和藝術中,「湧現」泛指一系統中個體間預設的簡單互動行為所造就的無法預知的複雜樣態的現象。如以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角度來說,生命、精神與心理活動乃是一系列的化學反應而湧現的複雜結果。因此,湧現是物的存在之初,它被認為是自然界中不可化約的初始狀態。據此概念,藝術家將田野調查資料轉化成一系列精美的台灣特有生物的畫作,呈現台灣特有的兩棲動物、昆蟲和軟體動物及四獸山上的原生植物,和廣慈社宅內中保存的老樹,並以一現地裝置-由附近蒐集之落葉製成的QR碼供觀眾互動,它將引領觀眾至曾於信義區出土、現已滅絕的古老樹木曾在的地方。同時也以由台灣本土鳥類一起歌唱而製成的聲音裝置,及引用自臺灣著名詩人許悔之的詩作《必然》轉譯成摩斯電碼的燈光裝置。
展場角落能看見許多一點一槓的摩斯密碼痕跡,他們在葉子上如蟲的咬痕,在音樂盒上是悅耳的音階序列,在展場展示的詩集上是如星光般的光點兀自閃爍。而當觀眾後退一步,也將驚奇的發現,不論牆上精美的畫作,或藝術家自廣慈園區內撿拾來的樹枝,它們的排列方式也恰遵循著摩斯密碼的形式。
原為戰時使用的通訊方法,在展場傳遞著詩與和平的訊息。以詩意的方式談論生命的此在與曾在,展覽中的QR碼現地裝置,由許多枯葉的碎片組成,它是信義區某地的座標,該地點曾挖掘出現已絕種的紅茄苳的碳化木化石,藝術家借用了守靈(Velatorio)的形式,作為作品呈現的形式,在某個程度上也回應了詩的字面意義:必然。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與重,在萬物仰息間消長,譜寫一首關於廣慈與信義區的自然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