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展覽共展出兩次。
第一次展出:2023/04/08-5/9
《繼續生活》是藝術家楊偉林的進駐創作計畫。兩年前,當藝術家登上四獸山頂,翁鬱林下是濕地公園、學校、社宅基地與台北101。這個盆地的一角濃縮了台北二百年來自然與城市的消長、政治文化的變遷與經濟科技的改造過程。溪水成為腳下的柏油街、陂塘化作景觀公園、礦坑熄火、煉樟產業不復、裝甲營打靶區搬遷、違章廟宇山城聚落起起落落、野生植物慢慢馴化、景觀植物與農園終於走入山中……。
廣慈社宅歷經從舊社區翻轉拋光的漫長過程,在時間中,很多物與事被選擇遺忘丟棄,或不得以而割捨,形成一個個記憶與情感的缺口。新的社宅經過汰舊換新乾淨明亮,卻與四周的巷弄之間存在著一種有形無形的距離,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是如何在這張新地圖裡找到自己的位置?又如何在過去的基礎上展開新的旅程?
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藝術家希望一方面可以借物抒情寓理、一方面藉著物件的敘事與轉換,讓人的情感得以梳理跨越。
本次計畫,藝術家選擇以藍染作為動詞與媒介。
由於藍染是一種強鹼性的天然染料,在多次複染的過程中,色素分子會一層一層覆蓋在被染物上,除了改變色澤外,也會增加原本材料的強度,讓生活中珍貴卻耗損的物件可以延續生命,如同經歷一場轉折、煥然新生。
如植物標本的物件,為藝術家採集自廣慈鄰近巷弄公園中已經委凋乾枯的植栽。植物作為纖維的原形,經藍染的萃洗浸淫、去蕪存菁後,釘繡於「但丁 神曲」的印刷紙模上,隱喻了歷劫後的生命無論在天上地下,將化為自身的符號而存在。
進駐期間的兩場民眾工作坊,募集多件來自居民的舊衣。衣物因陪伴著人的一段歲月,變得溫暖而有故事,藍染作為藝術家選擇的動詞與媒介,重新轉譯了承載於衣物背後的故事、思念與回憶。
藍染染液滲入布料纖維、改變了色澤也加強織料結構,讓記憶與衣物一同續命。透過這項藝術計畫,個人的獨特記憶與體驗,轉化為一種詩意的集體共享經驗,呼應公共藝術的核心關懷。
《繼續生活》展覽再次展出
日期:2024/1/8-2/15
延續第一次展出的核心概念,以藍染作為修復的動詞與媒介。以藍靛分子填補織物與植物的縫隙,餵養失去的時光,讓未完成的得以繼續。《繼續生活》為進駐創作藝術家楊偉林提出之藝術計畫。其創作動機時常來自生活中的細膩觀察與感悟,擅長以纖維、藍染等媒材與方法,書寫物與歷史文化間的敘事。本次因進駐創作邀請,藝術家得以駐地田調的方式,數次登上四獸山頂,俯瞰廣慈這片地處台北盆地一角的城區,並感受到濃縮在交錯地貌與城市景觀間的文化變遷、經濟與政治遞嬗、及自然與城市在新舊間並存、消長、重生的特殊性。展場中的織物藍染系列作品,使用的是展覽前的兩場工作坊中募自居民家中的舊衣,結合舊衣乘載的生命記憶,以藍染創作於織物上。在織物還很珍貴的年代,舊衣可透過重新染色與縫綴加固來增加使用年限。當布料或纖維浸入染液中,隨之接觸到空氣而氧化成色,不僅增加了深度也填補了縫隙;經過再次藍染的衣服如同新生,也保留下衣物摩擦使用痕跡,成為使用者獨特的記號。透過纖維和藍染探索材質的特性以及彼此之間的結構關係,從傳統地緣的自然素材延伸至身邊充滿故事性的現成物,將藍染視為藝術和工藝與社區產生連結的修復之術,也以續命、重生等議題,回應因工業廉價生產而越來越快速消費的時尚觀。特別感謝:舊衣藍染/邱繡蓮人物攝影/賴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