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倫理工作坊:《青草生活 360°》19-28場,係屬「綠色行動」-【綠行動三:邁向綠健康】第四季之內容,由資深園藝治療師黃盛璘老師帶領, 開設一系列園藝治療主題工作坊,以社宅生活場域作為實踐基地,教授土地的倫理與園藝治療及青草的保健知識,帶領大家進入植物療癒的世界。透過與二十四節氣中不同青草植物的接觸,結合五感體驗,學習放慢生活步調,讓綠色能量為人們療癒身心。
以下為活動精彩回顧:
【青草生活360°】立秋:顧肺高手魚腥草
歷經冬、春、夏,我們來到最後一個季節 #秋天。秋季天氣變化大,容易咳嗽,老師建議食用潤燥止渴的食物,如:蜂蜜、芝麻等;另也因此時適合顧肺,老師們特地將最後一種保健植物—魚腥草留到這一堂課介紹。
至露臺巡圍時,學員帶上事先準備的二手塑膠杯,試著捕捉喜愛茄科植物的椿象,老師也提到,稍早分裝成小罐的左手香驅蟲液,無論室內、室外植物皆適用,如果下次在菜圃又看到害蟲亦可嘗試看看。回到教室後,學員們洗淨剛採收的魚腥草,老師一邊說明:其性寒清熱,可抗病、消炎、抗菌,是天然的抗生素,作為日常飲食保健是非常好的選擇。平時也可以用來洗鼻(舒緩鼻塞)、泡茶飲用、自製面膜(可美白皮膚)等。接著,老師邀請學員化作抓藥師,自製魚腥草茶包,因可緩解感冒症狀,也被稱作 #青草伏冒熱飲。
內容物除魚腥草外,也加入薄荷、紫蘇等保健植物,學員們品嘗後表示,薄荷的清爽風味調和了魚腥草的特殊味道,清新卻又溫潤,不僅感冒時,平時也可以作為保健茶享用。最後大家一起來挑戰用新鮮魚腥草製作沙拉。老師準備鳳梨、蘋果、火龍果、柚子醬讓每組自由發揮,果然各組的成品風格各異:第一組將每種食材切成等大的片狀層層堆疊,變成迷你finger food;第四組把水果切丁,再將魚腥草葉片加入攪拌;第五組則參考先前製作的紫蘇tapas,以葉片包覆水果一口享用。
雖然魚腥草味道強烈,不過加入水果與柚子醬平衡後,讓許多夥伴也鼓起勇氣嘗試。園藝治療課程的最後一季課程,自夏季保健植物的結尾開始,正式進入秋季。老師詢問大家有沒有特別想學習的內容,學員說到平時喜好享受生活與美食,老師靈機一動,決定下一次來製作果皮釀酒!經歷18堂課程,學員對植物栽種更有自信,不僅照顧課堂的各區植物外,更主動認養了同在露臺的都市農園
也有參與課堂的一家人分享,開始學習園藝與節氣後,全家人的作息開始有了規律,每天更設立固定的 #農夫時間,一起在花園與植物共處,為生活帶來正面改善。相信在長期帶狀活動的經營下,這樣的積極影響必在大家的心中繼續綻放。#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我們在家公共藝術#綠色行動#青草生活360°#園藝治療#二十四節氣#立秋#超級藥王#魚腥草#青草伏冒熱飲
【青草生活360°】處暑:秋釀
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延續夏天的炎熱氣候,容易心浮氣躁,老師說到此時需潤肺止咳,可食用白色食物補氣,也另外準備了一堂特別的主題與大家分享。
老師首先破題,本次要利用 #果皮 來製作由她的師父「扣子」所傳授的釀酒與酵素。扣子老師認為,農民辛辛苦苦栽種出有機作物,若只享用果肉就太可惜了,便靈機一動選用果皮來釀酒,甚至連種子也可以拿來使用。盛璘老師先請大家試喝不同水果釀出來的風味,如紫蘇梅、樹葡萄酵素,以及龍眼、荔枝、芒果皮酒等,有些明顯聞得出該種果實的香氣、甘甜中帶有一絲酒味,也有的嚐起來像酸溜的水果醋,味覺十分豐富。學員準備了數種有機無毒的當季水果,取下果皮、加入助教調配好的白砂糖水,在倒入少許可使其發酵的酒引,在靜置一到兩周等待口味成熟即可採收;酵素則不同,連皮帶果肉加入酵素與冰糖,塞滿玻璃罐不加一滴水,同樣等待數日後即完成。熱帶水果豐碩的盛夏,教室充滿葡萄、芒果、龍眼、鳳梨等酸甜的香氣,大家收集果皮釀酒,剩餘的果肉則加入以百香果、火龍果製成的兩種果皮釀雞尾酒中品嘗。
學員們表示,從沒想過被視為農業廢棄物的果皮也可以如此活用,且光是柚子皮就分為青皮、白棉、囊三種部份,每種釀造的酒也各自相異,如此不僅又多了一種廚餘運用的妙方,還可以享用美味速成的水果酒,為生活增添情趣,迫不及待採收後與親朋好友分享。本周的巡圍,舊生與新學員介紹花園各區內容,看見第一組的茄子長得十分粗壯,可惜全部被小蟲和白粉病感染了,老師說明可以嘗試噴酵素、洗米水,或整枝剪掉重新開始;另外位於第四組的棚架上,等待了整個夏天的絲瓜終於開花結果,學員們非常的興奮與感動,馬上找來老師與其他夥伴們一起分享喜悅。
與植物相處的過程中,並不是每次挑戰都能得心應手,面對來來去去的生命,不僅帶給我們與自然聯結的深刻體悟,經過這堂課學員們也表示,能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綠色能量,以及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寶物。
【青草生活360°】白露:柚子全利用
金秋過半,此時 #白露 可感受到氣候轉涼,也是柚子開始採收的時節,老師推薦學員們食用當季白色食物,如:水梨、蓮子、白木耳、皎白筍…等,也宜去躁/燥、靜心。例行至露臺巡圍,老師請大家開始採收夏季植物,為秋耕作準備,如空心菜便可視情況拔除;其他如絲瓜、豆類等近期才結果之作物,可以再給它們一些時間,持續觀察。
先前發現被白粉病感染的茄子經第一組組員拔除、修剪,換到學員們另一端都市農園的盆器中,期望該處較充足的日照能改善現況;大家也發現相見兩周前,這次多了四五個小茄子,助教表示有可能是它感受到自己有生命危險,提升危機意識因此加速開花結果。
回到教室,除了分裝先前製作的蘆薈爽膚水外,老師也請學員帶來一人一顆柚子,教大家如何不浪費、善用農作物果肉以外之部分,進行 #柚子全利用。首先,刮下最外層的 #青皮 ,浸泡75%酒精使其釋放精油,製成清潔劑—「 #柚子皮酊劑 」;中層的 #白棉 撥下來後串在線上曬乾,可燃燒趨蚊;果肉的部分,老師另外準備了花生、香菜、昆布醬油、鹽巴、橄欖油、檸檬、蜂蜜,請大家按各組或個人的口味偏好調配成沙拉。
第一組的學員特地回家拿取起司及沙丁魚為沙拉加料,也大方與全班分享,其他組的夥伴品嘗後紛紛讚不絕口,美味之外還非常有創意!「青草生活360°」走過21個節氣,我們開始關注節氣與植物的關聯與變化,感知生活中每一個細微轉變;為每一次收成歡喜、感恩,即使失敗也不害怕重新開始;更熟識、結交許多社區好友,與綠色植物建立密不可分的聯結。未來我們也將和夥伴們一起,在青草生活家的路上持續精進。
【青草生活360°】秋分:香草花園
一年之中有兩至兩分,自去年冬季以來,青草生活360°迎來最後一個晝夜等長的時節– #秋分。
老師提到,秋冬天是適合香草植物生長的季節,這次將首次挑戰種植可入菜的西方作物。從較常見的迷迭香、檸檬百里香、甜羅勒,到相較陌生的奧勒岡、歐芹、香蜂草,六種植物各具特色,也發展出不同的烹調方式與組合,如迷迭香適合搭配各式肉類進行料理、奧勒岡最常作為製作茄汁的重要材料、而香蜂草則偏屬藥草,類似左手香具殺菌消毒之功效。
初步認識後,下一步學員們將香草植物根據尺寸移植或分株,加入調配好的土壤重新栽種到六吋盆栽中,提供更充裕的生長空間,並放置於陽光較充足的南側露臺與保健植物互相作伴。
其中幾盆香蜂草因水分補給較不足,成缺水、稍微枯萎的狀態,老師特別說明此時可以從下垂處剪除,去除水分無法供應到的頂部,試試看是否有機會復活,也希望所有香草植物在新環境中都可以健康地長大茁壯。
除了起初的菜圃種植區、中期加入的堆肥與保健植物區外,我們在今年秋天又增加了新夥伴 #香草植物區 ,搭配療癒花園中其他自然材質的裝置,不僅讓露臺景觀更豐富多元,也拓展廣慈居民對可食植物的認識,成為城市新社區中中親切溫暖的綠色角落。
【青草生活360°】寒露:準備秋播
秋日時節,自白露轉為寒露,涼熱交替,也能感受到整體氣溫逐漸轉涼;此時不同酷夏,食慾大增,老師提醒要防止過量飲食,宜多吃酸性、熱飲,或抗燥食物,秋季盛產的白色作物便可達到清熱潤燥、滋陰養肺的功效;而老師也特別介紹了「五味」:酸、苦、甘、辛、鹹,其中就屬「辛」最適合於此時品嘗,學員聽到後決定今年秋天要順應時節,來一頓辛辣大餐。
伴隨夏季結束,保健植物的興盛期也來到尾聲,老師交付一項任務,請大家依照各自的身體狀態,練習為自己調配青草茶。除了把握時間多加運用青草外,也讓學員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以及季節變化所待帶來的影響。
來到戶外,本次除了收割外,也趕在秋日結束前播種,讓蔬菜們在秋冬季好好生長。夥伴們將合力將可食花卉、少部分夏季作物移植至小盆器繼續栽種,另特地保留辣椒、九層塔等作物於高床中,發揮忌避植物的功效。經過一上午的時間努力整治,重新調配好的土壤再次填滿菜圃,等待即將入住的冬季蔬菜來作伴。
大家一邊動手翻攪泥土、邊討論著今年冬日想挑戰種植的蔬菜,以及收成後想與家人共享的料理,不知不覺間,我們的生活早已和綠色生命相織相容,不僅為日常增添色彩,也讓人時刻感受到療癒及幸福的力量。「青草生活360°」即將完成為期一整年的旅程,經過老師與20位夥伴的努力,相信綠色能量能在廣慈社區持續擴散、為居民帶來不一樣的景色。
【青草生活360°】霜降:秋播
氣候轉涼,趕在秋日最後一個節氣 #霜降,老師將帶領學員們進行系列課程的第二次秋播。
老師首先請學員取出先前繪製的菜圃栽種示意圖,按照種植計畫領取菜苗與種子。學員們說到,平時大多只認得蔬菜長大後的模樣,第一次見到它們的種子覺得格外新奇呢!
老師特別提醒,容器中一顆顆橘紅的小圓球其實是香菜的果實,夥伴們將之輾開,裡面更顯迷你的米黃色顆粒才是種子本尊。有趣的是,果實裂開後散發出的陣陣香氣酷似臺灣常見的八角、胡椒等辛香料,不同於平時印象中香菜的強烈氣味,大家都直呼太有趣了!
另外,老師也教大家自製環保盆器。利用常見盛裝汽水或牛奶的大塑膠瓶,將頂或底部切開並以電火布包覆切口處避免割手,簡易又方便的盆器就完成了~較菜圃更深的空間、透明的瓶身,適合做為種植白蘿蔔的容器。
相較去年除了新增了白蘿蔔外,本次還種植了甜豌豆、玉女番茄、萵苣、菠菜、紅蔥頭、大蒜、日本茼蒿、臺灣芹等十分豐富的蔬菜。老師分享,每個植物都有它的個性,我們要盡量以植物最喜歡、舒適的空間來種植,才會長的好,就如同俗諺說的「一個蘿蔔一個坑」。
學員們熟練地按照分組討論的規劃一一種下菜苗,將種植蘿蔔的盆器掛於菜圃旁,修剪夏季植物的枯葉,並取用廚餘堆肥的肥水灌溉全區作物,完成本次秋播。
走過冬、春、夏、秋,一年四季、廿四節氣,起初對園藝一無所知、也害怕實踐,在盛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啟了對綠色世界的認識,不僅發現許多生活中本就與自然具連結性的儀式,更學習到如何依循時節吃對食物、照顧身體,同時將與植物相處過程中所獲得的溫暖療癒力量,分享給身邊的人。
非常感謝黃盛璘老師、小今老師,親筠、文綺老師,以及廣慈社宅的20位夥伴與我們共同完成了這一年的神奇旅程,#青草生活360° 未完待續!
【青草生活360°】立冬:酒釀
#立冬,冬之初始,宜食用黑色、深色食物,如核桃、栗子、黑木耳、紫米等,養精補腎;老師推薦此時可開始循序漸地進補,不過也要注意進補易燥,可搭配按壓足部的復溜穴、太谿穴去燥。
今天的主題為 #酒釀,老師首先示範一次製作流程。
準備風味較香甜的 #圓糯米 作為主要食材,蒸熟後加入少許飲用水與酒麴攪拌均勻,再置於玻璃瓶內等待發酵成自己喜歡的口味即可放入冰箱保存。
完成後,接著體驗冰火雙重吃法。老師帶來自製的優格,除加上酒釀外,也讓大家自由選擇以桂花、玫瑰或菊花蜜點綴。攪拌後品嘗,學員和夥伴分享,因為酒釀本身帶有甘甜味,其實不需要格外添加調味就很美味了呢!
助教也特製酒釀蛋湯讓大家在立冬暖身、保健脾胃,也提供酒釀料理的一項新選擇。
另外,白露時製作的柚皮酊劑也於今日收成。加入1:1的椰子油起泡劑,使其增強去污功能;而剩下的柚皮則可置於網袋中作芳香劑,乾燥燃燒同樣有驅蚊的效果。
最後至戶外觀察菜圃狀況。大部分的菜苗都順利適應新環境、生長得十分健康,不過因連日降雨導致少部分植物歪斜,老師說明可以壓實、穩固根部土壤輔助其生長,待蔬菜更加強健後便可進行移植。
雖然蚯蚓依然不見蹤影,不過有收穫部分廚餘肥料,在伙伴的鼓勵下,原先害怕蟲子的學員也鼓起勇氣徒手抓取,更來回多次替其他組員也鋪上肥料。
「青草生活360°」課程除了學習可食植物的相關知識,更延伸至原型食物的多元應用,透過料理、發酵等方式讓作物的風味更豐富多變,進而使官感體驗食物不同的面貌,也讓綠色食物以多元形式與我們的生活相融。
【青草生活360°】小雪:醃肉
伴隨冬季第三個節氣— #小雪來臨,氣溫也緩緩下探,老師建議食用芡食、山藥、豆類、牛羊肉,或攝取熱量較高的膳食,防寒養腎;也須注意情志調養,可多參加集會與人交流,避免心情受天氣晦暗影響。
今年盛璘老師同樣邀請到李桐老師,為大家介紹如何製作臘肉。第一步「挑肉」就是個大學問。老師建議大家可至傳統市場採購,較容易挑選到尺寸與厚度足夠的五花肉條,口感與風味更佳。
除了基本的醃料:醬油、冰糖、肉桂粉與協助去除腥的大紅辣椒外,老師也準備其他材料讓大家自由選擇是否加入。入可使臘肉口味更溫潤的陳皮、風味較刺激的刺蔥,以及土肉桂葉與陰香等。
學員們將葉片撕出裂縫、搓揉並湊近細聞每種植物的味道,也有人突發奇想加入香草植物區的迷迭香,調配出屬於各自的臘肉口味。
將五花肉放入拌勻的醃料中,老師引導學員以手指的力量,把瘦肉部分揉至軟化。過程中學員也分享去年以臘肉成品製作的料理,大家都直呼等不及完成後與家人分享了!
最後夥伴們來到園圃觀察蔬菜狀況。看見白蘿蔔健康發芽,老師便帶著大家進行簡易疏苗,保留強壯枝條繼續成長,剪除的嫩芽,也就是俗稱的蘿蔔櫻,可製成沙拉享用;而先前移植到小盆的辣椒原先看似已乾枯,沒想到在冬日又冒出新的枝葉,學員們紛紛讚嘆植物強大的生命力;另一邊夥伴們則開始採收翠綠水嫩的鹿角萵苣,下課後馬上製作成沙拉在群組與夥伴們分享。
除了播種、日常照顧與採收的樂趣外,料理及分享也成為連結彼此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成就感十足,也將從課堂中獲得的心靈滿足與親朋好友共享,讓幸福能量在廣慈蔓延。
【青草生活360°】大雪:五色湯圓
大雪,在古人的釋義中為的寒冬降臨時節,不過今日台北的氣溫卻高達30度,老師笑著說今時不同往日,我們和植物要努力適應氣候變遷。冬季宜「冬藏」,即所謂養精蓄銳,除了進補提高免疫力,也可以透過泡腳、曬太陽來避寒調神。
一大早來到菜園,各組首先採收種植時間達一年的薑,接著老師也引導學員如何有效地收成。
如收穫蒜苗時可以一次剪到接近底部的部分,料理起來口感與風味都較佳;若想吃大蒜,就需在採收蒜苗2-3次後停止,並待葉片枯黃後才能挖出蒜頭;珠蔥則可以待之長得高大一些再進行收成。
因應有夥伴發現近日作物似乎被鳥蟲食用,老師也一併教大家用塑膠瓶與麻繩製做保護套,保護夥伴們用心栽培的蔬菜。
回到教室,老師發下剛採收的野薑花、薑黃、薑、月桃,於介紹的同時請學員們透過五感接觸。雖然南薑未種植成功,不過光是四種薑各自的外貌特徵就讓學員們眼花撩亂,連葉子的氣味都各具特色,讓大家大開眼界。
助教將採收的食材加入黑糖製成「萬壽五薑湯」,搭配以天然染料製作的「五色湯圓」一起享用。分別以火龍果、香蕉、蝶豆花、薑黃、艾草代表紅、白、黑、黃、綠,順應自然中的五行五色。
加入豆腐的湯圓Q彈有嚼勁,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學員也大力稱讚這份食譜非常有創意,希望有機會能在家嘗試。
倒數第二堂的「青草生活360°」,夥伴們特地準備了一份驚喜。課堂尾聲,學員拿起麥克風說到,這一年多以來非常感謝 黃盛璘 老師以及助教們的用心規畫與指導,每一堂課程的學習、體驗都使身心靈獲得滿滿的富足,不僅重新看待綠色生命與我們的連結,也讓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接著各組一一送出精心準備的手工卡片與禮物,讓老師們又驚又喜。
除了感謝與回饋,盛璘老師也表示雖然課程即將結束,不過時序依然會繼續更迭,希望大家可以活用這一年所學,跟著節氣實踐綠色行動,也與夥伴們互相期勉,持續向青草生活家邁進。
【青草生活360°】冬至:中藥花圈與熱紅酒
四季更迭,歷經56周,「青草生活360°」來到了最後一堂課。
冬至,為冬季寒氣的頂峰時刻,同為白晝最短、陰消陽長縛化的關鍵節氣,故亦被稱作「一陽生」;除湯圓外,也推薦食用白菜、羊肉、茼蒿、黑米等膳食,補氣養身。
依照慣例,夥伴們首先前往露臺採收作物。除了同樣豐收的冬季蔬菜外,本次也將正式換季,採收 #絲瓜水 ,與夏秋告別。
截斷一枝尚保有水分的絲瓜藤,放入傾斜的寶特瓶並以電話布封口,待藤水集滿瓶身後靜置數月使其沈澱轉化,即可做退燒藥內服或保濕化妝水外用。
學員笑著說到,從清潔劑、肥料、驅蟲液到化妝水,植物之於生活的應用方式真是百變無窮!
當日同時也是聖誕節,老師們精心準備13種中藥,透過製作不一樣的花圈帶大家認識日常保健中藥材。
枳實,即青綠色的柑橘,能緩解腹痛便秘;丁香則可鎮痛抗菌,作為芳香健胃劑;甘草有助抗炎;而淮山有著健胃、補肺的功效。
一方面感嘆於中藥學的博大精深與其妙用、向老師討教,學員們也一邊仔細挑選、依照各自的美學搭配藥材,希望設計出最獨特的東方聖誕花圈。
除了作為裝飾品外,回歸中藥的本質,老師也挑選出有助補氣滋潤的枸杞、黃耆、紅棗等材料放入鍋中炒出香氣,再依序加入紅酒與甜橙等新鮮水果熬煮,寒冬日中來上一杯暖心的中藥熱紅酒再適合不過,享用的同時,老師也邀大家舉杯歡慶,為這趟美好的旅程畫下完美句點。
自2022年立冬,我們一起在廣慈種下第一批小小種子,度過四序、透過五感認識了植物的不同面貌,共同打造出屬於廣慈的療癒花園,繁花盛開、鬱鬱青青;如同過程中居民們交織出緊密的綠色社群,讓這個新的家園有了不一樣的色彩與溫度。
學員們憶起剛搬入社宅時,對陌生的人事物感到些許疏遠感,因緣際會下參與了園藝治療課程後,不僅為生活增添一項嗜好、更加充實,最重要的是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鄰居,每每到花園菜圃照顧植物時都能碰上一兩位夥伴,一起澆灌、抓蟲、採收的時光都成為珍貴的回憶,也對這裡產生歸屬感。
能參與「青草生活360°」跟著老師學習,學員們都感到十分幸福,不只是實質的收穫,植物更是真正療癒療癒了我們。儘管課程目前告一段落,居民們仍時常在群組交流、分享植物們的近況以及豐收的成果,持續實踐著綠生活。
黃盛璘老師也與夥伴們說到,這一年來很開心可以在廣慈建立起全新的綠色社群,看著大家跟隨節氣過生活,從園藝中獲得力量,感動之餘也感謝每個人的參與,日後老師也會與學員們保持聯繫,相互提醒每個時節適合從事的活動,為生活保留儀式感,人人都是青草生活家。
最後, 我們在家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 總策展人 #吳慧貞 老師也到場與大家相聚,期勉夥伴們持續將這份綠色療癒能量向外擴散,實踐與植物共處的青草生活,也讓廣慈成為城市中的綠色群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