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Home
  • CONCEPT 概念
    藝術,在家做什麼?
  • PLACE 基地介紹
    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GUANGCI SOCIAL HOUSING
    關於廣慈社宅
    社宅在廣慈是怎樣?
  • WORKSTATION 社區工作站
    有注意到旁邊那間閃閃的一樓公寓嗎?
  • WORKS+MAPS
    藝術就在你身邊
    • IDEA想法
      作品設置總論
  • PERMANENT WORKS 永久性作品
  • DESIGN TEAM WORKS
    設計團隊作品
  • PRGOGRAMS 藝術計畫
    整年都有藝術活動太驚奇
    • IDEA 想法
      藝術社會工程總論
  • MEGA WEAVING
    大量交織
  • SOCIAL PRESCRIBING
    社會處方箋
  • GREEN ACTION
    綠色行動
  • RESIDENCY ARTISTS
    進駐創作
  • LIVING IN ART
    藝術活水
  • TALKS
    來聊吧
  • VIDEOS
    看重播,眼球運動一下!
  • NEWS
    有什麼新消息?
  • CONTACT US 想找我們嗎?
  • CONCEPT 概念
    藝術,在家做什麼?
  • PLACE 基地介紹
    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GUANGCI SOCIAL HOUSING
    關於廣慈社宅
    社宅在廣慈是怎樣?
  • WORKSTATION 社區工作站
    有注意到旁邊那間閃閃的一樓公寓嗎?
  • WORKS+MAPS
    藝術就在你身邊
    • IDEA想法
      作品設置總論
  • PERMANENT WORKS 永久性作品
  • DESIGN TEAM WORKS
    設計團隊作品
  • PRGOGRAMS 藝術計畫
    整年都有藝術活動太驚奇
    • IDEA 想法
      藝術社會工程總論
  • MEGA WEAVING
    大量交織
  • SOCIAL PRESCRIBING
    社會處方箋
  • GREEN ACTION
    綠色行動
  • RESIDENCY ARTISTS
    進駐創作
  • LIVING IN ART
    藝術活水
  • TALKS
    來聊吧
  • VIDEOS
    看重播,眼球運動一下!
  • NEWS
    有什麼新消息?
  • CONTACT US 想找我們嗎?
We Are Home We Are Home We Are Home

勞動地景工作坊:《綠色小管家》5-7場

本項目系屬第三季內容,以下為場次重點精彩回顧:

【跟植物一起的生活練習】:蟲蟲危機
近日攀升的降雨量加上逐日升溫的氣候,正是病蟲害的好發時期,適合小Q老師本次講解的主題。除了上週的澆灌練習外,病蟲害也是植物照顧上的一大罩門,學員們都等不及小Q老師趕快與大家分享!老師說到,引發的原因十分廣泛,上至氣候,下至植物種類、生長環境與狀況等,都是可能致使的因素。在防治上,除了常見的化學藥劑,我們也可選擇以天然作法預防。

例如,主動移除多餘的枝條或病枝,讓植物保持通風,減少肥料使用,以咖啡渣置於盆器周圍預防蝸牛、蛞蝓,抑或是將有忌避共生功能的植物共同栽種,不僅可輕鬆減緩病蟲害發生,同時也是友善環境的選擇。歷經五堂工作坊的扎實訓練,夥伴們習得一個又一個技能,且融會貫通、靈活地自由切換使用,如本次病蟲害防治就活用了先前學習的修剪、澆灌、土壤及盆器相關的知識與技巧,所有工序的皆是環環相扣的。

小Q老師最後也提到,照顧植物的過程是一種 #心法學習 ,不需要嚴格地要求自己每一步都要做到位,而是一同練習、磨合,創造彼此最舒適的生活模式,進一步打造不論是植物或我們都宜家宜居的綠色城市。

【跟植物一起的生活練習】肥料施甚麼

居家室內植物不像大自然體系,土壤中本含有豐富的微生物,以及生物天然的堆肥過程去培育土壤,因此對家中植物來說,施下能補充養分的「肥料」便成為照顧過程中重要的一環。肥料依照添加的時機、原料、型態、效果等,可分為許多種類,如我們平時觀察植物各部位的狀況,就能演繹目前它們所需的肥料、或微量元素為哪一種。

另外小Q老師也特別推薦一種速效型的有機肥「草木灰」-顧名思義即為草木燃燒的灰燼,不但可以直接使用,不需等待堆肥分解,更可平衡酸土,是一種容易取得、使用的有機肥。除了施肥外,今天小Q老師也特別邀請沈宜榛老師,教大家製作組合植物籃。

以鐵絲、木條圈、水苔等簡單材料製作小提籃的架構,再運用斑葉百萬心、雀立景天、胭脂雲、高加索景天等八種耐旱且適合半日照的植物進行組合,搭配出屬於自己的植物籃,另外也接續製作松蘿鳳梨(即俗稱的空氣鳳梨)的掛飾,與植物進一步接觸、熟悉的同時,也為城市住宅中增添一絲綠意。學員聊天時說到,經過這幾次共做共學後,彼此對居家植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大家開始敢於「真的著手」主動照顧植物,過去往往因認知程度不足、害怕犯錯而無從下手,歷經兩個月磨練後,已經習得足夠的知識,也有自信執行判斷與操作。


最後一堂工作坊,小Q老師製作了一份「植物小隊長」清單,提供學員們時不時檢核植物的狀況,或是調整照顧的模式;小Q老師也提醒大家,工作坊所學不一定是標準答案,期許大家能靈活運用各種技巧,依照不同居家環境或生活習慣自由應對。在實作活動開始前,因應本次的作品,官官老師先邀大家一同闔上雙眼,進入心靈的森林、進行冥想與魔法的練習。

首先,我們讓身體與呼吸慢下來,想像自己從宏壯森林的一部分,化作一顆自由的種子,向下紮根,以適合自己的步調悠遊生長,感受體內循環、心中正在經歷的變化,甚至是植物的體會。在森林遊歷一回後,小Q老師再次拿出第一堂工作坊使用過的生命樹卡以及畫筆,不過這一次的題目為「無題」,學員們可以憑直覺選擇一張樹卡在畫紙上創作。有人擷取樹木的顏色進行二次創作,也有人以其原型作為雛形,延伸出周遭的生態系。代表每個人內心的綠色景觀逐一誕生,如同自然界的植物各自相異,同時百花爭艷。

「循環生態瓶」是這次小Q老師送給所有小管家的禮物。將盆底石、土讓、植物、水苔等素材布置於玻璃罐,加入適量的水分後將其密閉,生態瓶就形成有如迷你地球一般的自然循環生態系,只要安置於日照充足的空間植物便可安適生長。

學員分享,這就像是一個時光膠囊,期待大家日後有緣相約多年後一起再次開啟。綠色小管家系列工作坊正式結束。這趟神奇的旅程,成為學員種下人生第一株植物的契機,也是小管家們成為綠手指的起點。從以前就喜歡種植花花草草的學員說到,雖然家中種有許多植栽,卻一直不清楚它們的名字與特性,經過這幾次學習,不僅大大增加對植物的熟悉度,也開始帶著小朋友一起在陽台「拈花惹草」,這是以前從沒想過在都市生活可以擁有的體驗。雖然綠色生命來來去去,不過也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得到很多體悟。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一點都不難,只要跨出那一步,你我都可以成為綠色小管家,創造、享受與植物共生共好的療癒家園。

←
GREEN ACTION
綠色行動
→
We Are Home
我們在家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